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国科大学子在第49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杭州)荣获1银1铜 国科大学子在第49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杭州)荣获1银1铜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第49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杭州)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本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百支队伍。经过五小时的激烈角逐,我校2024级研究生朱奕杰、林海昊、聂泽锴组成的队伍获得银奖,我校2023级本科生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队伍获得铜奖。 本次比赛当中,由研究生朱奕杰、林海昊、聂泽锴组成的队伍前两小时就顺利通过4题,尽管之后在第5题受阻,但是他们冷静应对、耐心调试,最终在封榜前通过第5题,凭借少量罚时稳稳拿下银奖。由本科生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另一支队伍的比赛过程略显曲折,在比赛开局就遭遇不利,前两个半小时仅仅通过2题且身背大量罚时,但是他们顽强拼搏、全力调整状态,凭借默契的团队配合和扎实的基础再过2题,最终艰难拼下铜奖。 这次比赛是本赛季第三场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希望国科大的选手们继续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调整到最佳比赛状态,也祝愿他们在后续的比赛中再创佳绩!(文/尤俊翔 图/吕安哲)
      [11/11]
    • 【科沿讲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引领未来 【科沿讲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引领未来
      11月7日晚七点,国科大“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迎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纳米孔基因测序的发展与应用”,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云体育备用网址岗位教师黄亿华讲授。 黄亿华研究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生物大分子结构生物学研究,以X-射线衍射晶体学和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重要膜蛋白结构与功能。他的研究成果催生了世界上首款生物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此外,他还领导研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经上市销售的中高通量纳米孔测序系统。 在讲座中,黄亿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他指出,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又称为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具有读长更长、速度快、便捷、可以直接识别核酸的各种修饰等优点。这一技术的出现,为新一代基因测序提供了高效率、潜在低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黄亿华研究员还重点介绍了由北京普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通量PolyseqOne纳米孔测序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纳米孔技术,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基因测序。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鉴定重大疫情的病原体、检测人类的遗传病以及实现精准医疗。该测序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在讲座的最后,黄亿华研究员还与现场观众展开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他表示,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技术,未来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讲座,大家不仅了解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还深刻认识到了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碰撞和灵感激发的盛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文/图 瞿浩)
      [11/11]
    •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4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南京)荣获1银1铜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4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南京)荣获1银1铜
      2024年11月2日至3日,第49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南京)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支高校代表队。经过五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我校2022级本科生许晋升、2024级研究生唐嘉良、陈凝香组成的队伍获得铜奖;2023级本科生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队伍获得银奖。 11月3日上午九时三十分,比赛正式开始。尽管本次比赛题目略显新颖且难度较高,但队员们迎难而上,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在五小时的激烈角逐后,由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啥”队通过4题,并凭借较少的罚时获得银奖;由许晋升、唐嘉良和陈凝香组成的“加州大学早八分校”队通过3题并凭借少量的罚时优势幸运地获得铜奖。 这次比赛是ICPC本赛季的第二场区域赛,希望国科大的选手们能够保持锐不可当的气势,精进不辍、行稳致远,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够再创佳绩!(文/吕安哲 图/李萃、吕安哲)
      [11/06]
    • 玉泉书院第四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玉泉书院第四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为纪念中国科学院成立75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60周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2024年10月29日,玉泉书院第四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本科部副部长丁云云、本科部党总支部副书记王夺奎和玉泉书院第四党支部师生党员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参观学习活动。 师生们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内合影 位于开云体育备用网址雁栖湖校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坐落于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这里是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教育基地,自2015年正式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43万余人次,纪念馆于2024年进行了系统改造升级,进一步充实文物史料、优化展厅布局、强化育人功能,并于10月16日正式向社会重新开放。玉泉书院第四党支部在纪念馆重新开放的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党员进行参观学习。 活动当天,全体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区,详细了解了中国科学院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两弹一星”事业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实地接触那些在科研一线使用过的设备和仪器,了解“两弹一星”工程开展过程中的事迹,师生们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参观结束后,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国科大人的自豪和责任,‘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来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和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玉泉书院第四党支部将继续通过更多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光彩。(文/王凯扬 图/刘亚杰)
      [11/06]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