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    最近火了一部反腐剧,相信很多同学都在追。由于广电总局的禁令,荧幕上已经很久不见反腐剧了,十年之后,当反腐剧强势归来,叫好又叫座,不得不说,可喜可贺。小时候也曾看过《大雪无痕》《黑洞》《黑冰》,《黑冰》里最后王志文大段的独白让父母直叹“真是无奈”,可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无奈。后来,穿越剧、宫斗剧、抗日剧、青春爱情剧霸屏的时代来了,我们一边吐槽着剧情有多么狗血,一边打发着无聊的时间。也曾暗暗期待会有一部宣扬正能量又情节精彩的政治剧可以给我们的荧幕带来一股清流,却又不知道政治剧是否真的能精彩。直到《人民的名义》开播,眼前一亮。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这部堪称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涉及的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半壁江山”都陷入贪污腐败,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反腐题材剧强势回归,是中国社会风清气正、政治生活日益清明的体现,也是文艺创作与时代和民心相呼应的有力见证。文艺作品体现时代的风貌,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我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不同时间段的文艺作品均能体现其时代的特征。存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具有能动性,作为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对于时代生活不是只有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能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引领时代的航帆。新时代孕育了新文艺,新文艺又引领着新时代。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以文字的力量、通过文艺作品的传播来引导公众正确的价值观是文人的责任。文学作品的两个追求,一为娱心,一为劝善。当下作品大多在娱心的功能上侧重过多,仙侠灵异、历史架空、豪门恩怨……那些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情节大量地充斥着我们的荧屏,充满时空错位和惊险刺激的非现实感,由此逼仄的现实生存和被压抑扭曲的人性在这样的虚拟场景中得到释放。剧作家们虚无的文字配上年轻演员整得无可挑剔的脸麻木着我们的神经。而劝善的内容往往被欲望化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消解,奇幻仙侠盗墓中的怪力乱神,官场职场宫斗中的厚黑,青春都市情感中的欲望等等带给了很多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的观众错误的观点。诚然,作品需要观众,但作者不能以文人之笔一味地写着迎合观众痒处的精神鸦片,使观众沉迷于毫无意义的猎奇猎艳的架构故事中。

       纵然如此,娱乐仍是文学艺术首要作用。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在工作、劳动、生活之余,听听歌、追追剧、刷刷微博不是为了学习什么、接受什么教育,就只是想消除疲劳、调节精神、得到休息和娱乐。不能令人产生娱乐作用的作品就没有观众,那就称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作家自认为写着良心作却无人赏识,怀才不遇。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东西就该消亡,这没什么不公平,竞争取胜是最大的公平。《人民的名义》之所以会火,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这场反腐战里我们不再是局外人,这件事关乎我们每个人,我们与之痛,与之笑。痛,为官者身居高位却践踏百姓的尊严;笑,苍天在上,善恶终有报。《人民的名义》的成功说明,现实主义影视剧只要能够真实反映出时代的精神,一样可以产生万人空巷的效果。最近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多亏《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误解。年龄不是问题,当真正有故事,表演、艺术性等方面都在平均水准之上的作品出现时,获得认同真的不是难事。

     

    责编 :蔡宁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