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观鸟记录,更新!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已经很久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了?有时候,生活的答案并不总是隐藏在书本纸张或电子屏幕里,而可能就在宽广的蓝天之中。每一只翱翔天际的鸟儿,都低语着一个秘密的故事,展现着生命的力量与奇迹。
此刻,让我们暂时放下手头的烦忧,跟随国科大2023级基因组学专业直博生余家震同学的镜头,仰望国科大校园蔚蓝的天空,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精灵们——鸟类的神奇世界。
灰椋鸟
Spodiopsar cineraceus
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
暮春初夏时节,玉泉路校区礼堂周边的草坪上常有集大群的灰椋鸟觅食。几乎通体棕灰的它们并不起眼,但没想到正面观却是简约而精致的美鸟! 六月,在校园内的某个树洞里,我们偶然发现了两只嗷嗷待哺的灰椋鸟雏鸟。每当鸟爸鸟妈飞近,雏乌们总发出急迫尖锐的乞食声。清晨、黄昏是乌爸鸟妈最辛苦的时段。我们观察发现,它们带回的食物大多是桑葚或不知名的小虫。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yncha
雀形目-鸦科-蓝鹊属
红嘴蓝鹊大概是最能代表雁栖湖校区的鸟儿了。它们在北京城里并不多见,但在雁栖湖校区却一年四季都好见到,红嘴配上亮蓝的羽毛使它们在古代就备受人们喜爱,是花鸟画中的常客。冬天,在校园里为数不多的水源地都有可能窥见它们出浴的身姿。然而,作为鸦科的一员,它们同样喜群居,好吵闹,若有鸟闯入了它们的领地那么必将受到整个蓝鹊家族的制裁。
星头啄木鸟
Yungipicus canicapillus
鴷形目-啄木鸟科-Yungipicus属
独自走在校道上的时候,不妨听听看周围是否有啄击树木的声音。如果有,仔细观察,或许豆豆眼小可爱就会突然出现。和大众对啄木鸟的刻板印象不同,星头啄木鸟并不比麻雀大多少,也并没有长长的喙。作为北京最常见的三种啄木鸟之一,它和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在两个校区都能见到。但它们都相当警觉,一旦对上了你的眼神,就会躲到树干的背后,甚至突然飞走。
黑头
Sitta villosa
雀形目-科-属
啄木的可不止啄木鸟,还有。在北京可见的两种中,黑头更为常见,两个校区都能见着。黑头的黑头是它最容易与普通区分开的特征。俗名“贴树皮”的它们最喜欢在松树上窜来窜去,还能在竖直的树干上快速向下移动。幸运的话,能看到它们觅到松子或小虫子。当然,有时听到电线杆上传来高亢的短音,一个小东西在上面摇头晃脑,那也准是它!
北红尾鸲
Phoenicurus auroreus
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
北红尾鸲是北京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常见的高颜值小鸟,只要是个灌丛都可能发现它们。北红尾鸲具有明显的性二态。雄鸟面部、喉部、两翼祸黑,头顶、后颈银灰,其余区域大多呈明亮的橙色。而雌鸟除尾部外颜色并不艳丽。和大多数鸲类一样,北红尾鸲也喜欢发呆和翘尾。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
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
红尾伯劳是夏天的代表,夏天随它而来,也随它而去。九月初,校园内尚有逗留的红尾伯劳。它们喜欢站在树桩或篱笆上,观察四周以寻觅猎物。虽为“萌禽”,但红尾伯劳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猛禽”。肉食性的它们能捕获蝗虫、螳螂等较大的昆虫,也能捕获体型较小的蛙、蜥蝎等两栖爬行类动物。对于较大的猎物,伯劳习惯把其穿在尖树枝上后再享受它们的快乐“撸串”。
普通鵟
Buteo japonicus
鹰形目-鹰科-鵟属
普通鵟是北京春秋迁徙季最常见的过境猛禽之一,有时甚至可以看到数十只普通鵟在天空盘旋、前行,形成壮观的“鹰柱”“鹰河”。鵟类翼下的一大块深色斑块即“腕斑”,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猛禽最明显的特征。十月开始,雁栖湖校区的天空中偶见普通鵟飞过。虽为中型猛禽,但在“地主”小嘴乌鸦的地盘,普通鵟也只能无奈地被它们群起而攻之,仓皇经过而毫无反抗之意。
黄雀
Spinus spinus
雀形目-燕雀科-黄雀属
十月底,随着天气渐凉,一些燕雀科鸟儿开始南下越冬,黄雀就是其中之一。它们和燕雀科亲戚们一样,具有较为粗壮的喙和开叉的尾,但有着独一份儿的黄色羽毛。古语述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每次见着黄雀,只看到它们吃着草籽。黄雀是十足的“干饭”鸟,吃着草籽的时候便也顾不着发型凌乱,使我能够凑近了大饱眼福。
红尾鹅/赤颈鸫
Turdus naumanni/Turdus ruficollis
雀形目-鸫科-鸫属
冬天的忍冬丛是鸫的乐园,静静等待,常见的红尾鸫、赤颈鸫、斑鸫和比较稀罕的黑颈鸫都有可能现身。由于性二态、杂交等原因,这几种鸫不太容易辨认。认鸟看气质,认不出来,感觉“鸫里鸫气”就对了!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鹰形目-鹰科-秃鹫属
秃鹫是北京少见的冬候鸟,食腐肉的大型猛禽。十一月中旬某天清晨,我偶然注意到西山上的天空中有一个黑点,随后确认了黑点竟是秃鹫,并且足足六只! 微风少云的晴空下,它们先是在极高处盘旋,而后向西南方飞去,我正准备离开,其中一只竟从近处山头飞来,在我头顶乘着气流盘旋到更高处,两米多长的翼展极其震撼。校园里恐怕见不着它们大快朵颐的场景,但能见到它们自由翱翔也足够幸运了。
三道眉草鹀
Emberiza cioides
雀形目-鹀科-鹀属
十一月底,天气越发寒冷。此时,三道眉草鹀会下到山脚活动。所谓三道眉,应指的是其颊部三道颜色交错的图纹,雄鸟呈黑白,雌鸟则呈棕黄。三道眉草鹀栖息在低矮的灌丛或覆草的土坡上,冬天多以草籽为食。由于它们通体棕色,能与生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即便在一米范围内听到了它们翻动枯叶的声音,也很难马上发现它们。校园内发现的这一对三道眉草鹀总是形影不离,堪称“模范夫妻”。
每一只飞翔的鸟儿,都是自然界的画笔,以优雅的姿态在天空中绘就生动的画卷。
驻足观望,凝神细听,你会发现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远远不止它的美丽与自由,更有无尽的好奇与探索的力量。
让我们怀揣这份好奇,寻找生活中隐藏的乐趣和惊喜,毕竟,每一次抬头仰望天空,都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次大胆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