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驻校辅导员用心意和汗水书写“坚守日记”

  •   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有这样一群人,驻守校园、随时在线,时刻陪伴在学生身旁,大事小情有求必应。

      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解读更深刻的交流密码,体悟更具意义的工作使命

      他们是国科大辅导员,也是同学们的“在校家长”,疫情驻校期间,他们与学生同行,留下了诸多温馨和收获。

      驻守校园

      5月13日,第一批专职辅导员入驻校园,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于立业便是其中之一,至今已驻守25天。

      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各院系辅导员从拉起行李箱走进校门开始,已经做好了“持久战”准备。5月21日,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继续执行之前的封闭管理政策,于立业接到学校的信息,询问已在校教职工可以坚持到什么时间。
      “其他老师再入校也不方便,我申请继续在校,一定要对学生负责。”于立业选择了继续坚守。

    2022届毕业生答辩后和于立业(左二)合影

      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主管石萌萌也是第一批驻校工作的辅导员。“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如果现在不去,之后同学有需求,我只能在校外干着急。”5月15日晚,接到学校将于16日进一步加强校园封闭管理的通知,因为惦记着学院300多名在校学生,她连夜打包行李,通过各项防疫检查后驻守学校。

      入驻第一天,千头万绪的计划已在各位辅导员的头脑里奔涌:要和各相关部门沟通,满足同学们需求;要多组织线上活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

      温暖守候

      线上“茶话会”,几乎是辅导员和同学沟通的保留节目。驻校期间,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学生主管徐崇经常跟同学们线上聊天,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真正和同学们在一起,成为朋友,会更快地感知到他们的心情和需求。”徐崇说。

      学校停止堂食当天,徐崇去食堂买饭,发现自己没有准备餐盒。“学生们此刻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急需。”他随即向学校反馈。当晚,学校便加急订购了2.2万份餐盒餐具,很快便免费送到同学们手里。

    徐崇和同学们线上聊天

      在本科部团委书记王夺奎看来,除了需要热情,辅导员还必须想同学们所想,急同学们所急,更需要“紧跟同学们的步伐”,及时了解他们感兴趣和关注的话题。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主管李晓瑜发现“温暖是相互的”,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让同学们时而不解,但也总能很快积极配合。
      “学生干部在沟通协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认真负责的班长们在,就有依靠;有亲爱的同学们在,就很温暖。”李晓瑜说

    李晓瑜在办理事务

      我们始终在一起

      从琐碎生活日常到深入交流沟通,辅导员们奔走在校园,将无微不至的关心送到同学们身边。

      驻校以来,石萌萌对一次协调学生出校就医的经历印象深刻,目送学生离校的背影,学生感谢的话语久久萦绕在耳边。
      “无数共同经历的细节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我们’这一师生命运共同体。”石萌萌说。

      盛夏来临,校园生机盎然。存济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一峰每天都会在校园里转一转,看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在教学楼做功课,“希望同学们能感到自己不孤单,有众多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在校园里坚守。”

    张一峰

      心理学系学生主管刘恬恬是第二批入驻学校的教职工,她利用这段驻校时光,和即将离校的同学们留下校园合影。
      “用心付出,用爱浇灌,彼此温暖。”刘恬恬在朋友圈分享说。

      特别的经历,特别的相守,辅导员和同学们拥有着难忘的共同守望。

     

    责编 :脱畅
    Baidu
    map